員 工 美 文
第 10 篇
——計劃財務(wù)部郭其威
“那里有碧綠的菜畦、光滑的石井欄、高大的皂莢樹、紫紅的桑椹;有鳴蟬在樹葉里長吟,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,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;還有油蛉在這里低唱,蟋蟀們在這里彈琴。”這熟悉的散文出自魯迅先生的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》,節(jié)選自朝花夕拾散文集。每次讀到這里我便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產(chǎn)生了奇特的情感和莫名的向往。
是年秋,終于踏上了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與文學(xué)古韻的土地,穿過東昌坊口新臺門后來到了我兒時既好奇又憧憬的百草園。仿佛是一本打開的巨著,每一塊磚瓦都訴說著往昔的故事。走進(jìn)故居的大門,一種古樸而莊重的氛圍撲面而來。青瓦白墻,木質(zhì)門窗,簡約而不失典雅。這里的建筑風(fēng)格保留了那個時代的特色,讓人仿佛穿越時空,回到了魯迅先生生活的歲月。庭院中,幾棵老樹郁郁蔥蔥,為這方天地增添了一份寧靜與深邃。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,斑駁的光影搖曳著,似在訴說似在回憶。盡管此時已值仲秋,沒有了夏日的繁茂,但我依然能想象到當(dāng)年魯迅先生在此玩耍的歡樂場景。那菜畦里、草叢間,似乎還藏著兒時魯迅尋找蟋蟀、捕捉蝴蝶的身影。石井欄依然安靜地佇立著,仿佛在回憶著魯迅當(dāng)年在此打水嬉戲的童趣。這里的每一寸土地,都承載著魯迅先生美好的童年記憶,也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賦予童年的無盡歡樂與自由。
漫步在故居的各個房間,我的目光被那些陳舊的家具和文物所吸引。簡陋的書桌、泛黃的書籍、古樸的油燈,這些看似平凡的物品,卻見證了魯迅先生的創(chuàng)作歷程。他在這里奮筆疾書,以犀利的筆觸批判社會的黑暗,為民眾的覺醒而吶喊。他的文字如同一把把利劍,刺破了封建禮教的虛偽面紗,喚醒了沉睡的民族靈魂。站在魯迅先生的書房里,我仿佛看到了他深夜伏案寫作的身影。燈光下,他的眼神堅定而深邃,手中的筆不停地舞動著。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,為那個時代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和力量。他的作品不僅是文學(xué)的瑰寶,更是歷史的見證。它們記錄了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,反映了人民的苦難與抗?fàn)?,也展現(xiàn)了魯迅先生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深熱愛。棄醫(yī)是因社會的動蕩不安學(xué)醫(yī)救不了靈魂已經(jīng)破敗的人,從文是以文字立我民族脊梁在某種意義上何不是一種大氣魄,憶往昔我們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從未斷檔,就是因為有這些有民族大義者為后人在秉燭前行,方得如今安穩(wěn)之世。
走出三味書屋已是夜幕徐降,即將沉于幽黯之中,行于歸途,月影搖曳,星芒閃爍。思及魯迅先生之文,如利刃破蒙昧之幕,似火炬照前行之路。憶先生之舊跡,吾心向先生之崇敬,如熊熊烈火,燃燒不止,照亮吾輩前行之途。(未經(jīng)允許 嚴(yán)禁轉(zhuǎn)載文章 否則追究侵權(quán)責(zé)任)